
2022年3月,上海这座城市遇到了一些问题。
“没问题。”面对居委会的请求,1991级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校友张京范爽快答应下来。3月的上海,新冠疫情大面积蔓延,人手紧缺的社区居委向他寻求帮助——为社区的韩国人转发、翻译各类通知公告。他所在的社区住着近四百位韩国友人,精通韩语的张京范向来十分热衷于社区服务。这次,他没有犹豫,直接加入了防疫志愿者的队伍。
但张京范没想到,问题来得这么快,也这么多。上海疫情越来越严重,社区人手严重不足,志愿服务期间,他的工作一再被加码。每天转发公告的同时,先后加入了核酸组、物资组,不仅要维持核酸检测现场,还要帮助物业向居民转运海量的外卖、团购物资,张京范校友还关注到物业公司和志愿者缺少防疫物资,就带头发起了募捐,采购各项防疫物资给志愿者们。“基本上比上班还忙。从我早晨起来开始,一直到晚上睡觉之前,几乎都在志愿者工作状态,因为我是400人的韩国群的主要的发布者和信息交流者。”张京范校友回忆,“规律的作息是基本不可能了,晚上睡觉的时间没个准点。”

张京范校友在志愿服务
“但是后面越来越好了,居委会招募了几次志愿者,大家都很有热情,我们还将工作进行了细分。”张京范觉得志愿者们的担子逐渐在减轻,居委会将志愿工作分的很细,有人专门负责群的一些发布政策,有人负责支援核酸检测等。
志愿者的担子轻了,但居委会的同志们却依然没回家睡过,经历了这次志愿者工作,张京范逐渐理解了居委会的工作者们。居委会是社会组织中细胞级别的单位,作为本次防疫工作中的关键一环,张京范所在的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毫不退让,这让他刮目相看:“平时社区有些住户对他们有这样或那样的不满,但是关键时刻他们真的顶上了!直到这次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他们才被理解,要是没有他们的支撑,社区真可能稳不住了。”

张京范校友为社区运送物资
万幸的是张京范校友所在的社区一直没有阳性病例。相比之下2001级生物工程专业校友陆君杰所在的社区就更困难一些——他们小区出现了阳性病例。
陆君杰是在业委会的群里看到了招募志愿者的信息,他看到消息后和家里商量了一下,便直接扫码加入了志愿者群:“我是党员,应该往前走。”虽然是处在居家办公的状态下,陆君杰依旧挤出很大一部分时间放在志愿者工作上。

陆君杰校友在志愿服务
“大家热情很高,通过招募涌现了很多志愿者,但是我们社区的情况有点复杂,刚开始的时候还是手忙脚乱。”陆君杰说,他所在的社区有很多独居老人,他们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更别提加群团购买菜,获取各类通知信息。加上社区突然出现的阳性病例,不止需要转运隔离等,还需要安抚家属的情绪,帮助家属和邻居建立信心。而出现阳性病例也意味着,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们暴露在危险之下,一切都要更加谨慎、小心。
“要解决,先得精细化管理,协调工作。” 陆君杰和志愿者们团结一心,把工作分块分区,阳性病例需要人一对一、点对点,独居老人也安排的专门工作组来服务,还将志愿时间进行调配,让每个志愿者高效地投入到志愿服务中。一开始比较困难,通过协调分配好工作,社区慢慢变好了。
“真不容易!这边社区志愿者只有47个人,管理精细流程就这么困难,我有点理解那些单位的领导和管理者们了。需要对政府物资分发、核酸抗原检测安排统计、社区团购、老人帮扶、联系医院配药等,面面俱到地进行梳理、记录、管理。由此我非常理解政府街道居委的领导和管理者们,需要协调的东西太多,太难做了!”陆君杰又说了一遍,“真得太难了!”
无独有偶,1997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校友殷伟山正是他们社区的志愿者总协调,组织测核酸、测抗原,组织志愿者解决小区团购和配送问题,解决老年配药的问题,解决抗疫物资的问题,这么多问题都在他的工作范围内。

殷伟山校友在志愿服务
作为总协调,24小时待命是常态。一天夜里11点,他接到街道通知,第二天8点前要完成小区新一轮抗原检测。他立即协调志愿者和物资,连夜安排任务。清晨6:30,小区用户陆续收到志愿者们发放的抗原检测试剂, 8:00成功回收完毕,不落一人。当很多业主是迷迷糊糊、刚刚睡醒时,殷伟山终于可以安心地睡个好觉了。
“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为社区做点事情。我是党员,希望能发挥一点带头作用。另外,也希望自己的做法对孩子能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我们这代人做好榜样,下一代人就不会缺失。” 殷伟山校友说,“希望我的孩子能理解——一定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2003级船舶工程专业校友老雷也是党员:“我有责任站出来投入到抗疫中去”。在社区防疫志愿者队伍中,他负责协助医生开展防疫检测,维持秩序,分发政府派发生活物资等工作。和其他志愿者们一样,工作到半夜是常有的事情,但老雷从不觉得累。

校友老雷(化名)为社区居民发放物资
老雷所在的社区防护服有限,在物资紧缺的情况下,志愿者们意识到,应该把物资用到极限,一旦穿上防护服就不再脱下,所以大家只能轮流上,一上一整天。很多“大白”都是持续大半天不喝水,不上厕所。“尽管面临各种被感染的风险,尽管没有任何报酬,但是大家仍然奋不顾身地冲上前线,让我感受很深!”老雷感慨道。
疫情虽打乱了老雷的生活,但他通过志愿者工作结交了许多新朋友,在社区高层建筑逐渐成为主流的今天,邻里之间的交流变得充满意义:“大家都挺有爱的,我好像重新认识了我的小区,我的邻居。希望疫情赶紧结束,让我们的生活回到正常。”
1994级船舶工程专业校友李昂也在志愿者工作中重新认识了她的街坊邻居们,疫情开始的时候物资短缺,李昂和其他志愿者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好在有邻居之间互相帮忙:群里面说谁家没有食物了,立刻有人拿出自家食物给大家分享;群里谁家缺了糖,一会儿就能有人大方地送给他;有的人团购买了很多,就送去给社区的独居老人。
“我是从去年八月份来才搬来的,所以我觉得这边儿每个人都非常的友好,非常的配合,无论是租户还是当地的居民,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想不到以前互不认识的邻居,在关键时刻能自发地凝聚起来,李昂校友非常感动,“人们只要相互信任,相互理解。这个城市一定会好起来的。”

校友李昂(化名)在核酸检测现场引导检测
2022年5月28日,上海新增确诊29例,无症状感染者93例,这座城市正逐渐恢复正常,不少低风险社区发放了通行证,居民们走出了家门。
当天老雷发了一个朋友圈,是他和志愿者朋友们的合影。“希望尽快和朋友们一起吃个饭。”他看到大工1992级内燃机专业刘明师姐给他的朋友圈点了赞。他点开师姐的朋友圈,师姐竟然也在做志愿者,朋友圈第一条图片里的她身着大白服,正在为街坊邻居们发放物资,配文是——“一段旅程结束了!愿未来一切安好!”
(应校友要求,文中李昂、老雷、刘明为化名)
内容来源:校友工作处
编辑排版:王子悦
责任编辑:王子悦 俞洲